陈文健:当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队
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
(17)陈立:《公羊义疏》,20-21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68年。公羊三世说,将历史分为由乱到治的三个阶段。
(14)由此可见,夷夏之别的界限决然不是因为种族,而是因为政治之良善和文明之发展与否。如果这样的假定成立,我们可否进一步地说,儒家的特殊主义形态是它导向普遍主义的一个过程,儒家有其自身的普遍主义目标。外夷只要学习儒家道德文化,即所谓以夏变夷,亦能纳入这个没有边界的共同体,成为华夏的一部分。也不能因为大一统与三世说就可以表明儒家是反种族主义的。但是,这样的诠释风格会带来一个内在的困境就是过于强调权的重要性,而危及经的确定性和至上性。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这就使得儒学所主张的国家具有普遍主义的倾向,即天下。汉初著名的儒士还有申公、辕固生、韩婴、伏生等。
通过以上的简单梳理可以看出,汉初思想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综合、合流,而是重组、融合、提升。中国思想在秦汉之前经过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这就是分;而在这之前的夏商周则有三代一体化的礼乐文化,尤其以西周最为典型,这就是合。此后孔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轴心,中华文化不断创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吸收其它文化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创新、发展和形成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理论体系。[⑦]吴光:《儒家哲学片论——东方人文道德主义之研究》,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第58页。
儒家的道德实践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探讨,而是要付诸实践。[20]他思想敏锐,意气奋发,文帝时期,先后向文帝上了《过秦论》、《论积贮疏》、《治安策》等政论文,主张强干弱枝,削弱地方王侯势力,改变服色和正朔等。
但是,贾谊郁郁不得志,渐生遁世之想。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具体的措施是限民名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诸吕封王,专擅朝政,更欲夺刘氏自立。
贾谊还从民本的角度论证仁义的必要性。先秦儒学以三代,特别是西周作为其政治理想的精神源头,推崇王道政治,有为帝王师的追求,欲以自然形成的文化秩序规范一切,将政治运作及过程置于文化价值理想的指导之下。他们的努力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汉代。《考功名》还说:挈名责实,不得虚言,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赏罚用于实,不用于名。
[33]在思想上,董仲舒从反思秦政入手,认为汉兴以来,由于统治者在主观指导思想上采用黄老思想,以因循为务,在实际操作上沿用秦政,造成在政治、法律制度方面几乎承袭了秦的所有弊病,所以他认为必须更化,即改制。--------------------------------------------------------------------------------[①]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3117页。
[21]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6-67页。[28]韩婴:《韩待外传》,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页。
由此观之,未有去人君之权,能制其势者也。每一个王朝代表一德,当一个王朝衰落后,必然被代表另一德的王朝取代。《大学》所说的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围绕修身从内圣外王两个方向上阐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即以内在的道德心性为基本点,并进而将之落实到人伦日用上,此是儒学道德实践的一个完整程序和内在要求。[40]《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董仲舒集》,学苑出版社2003年,第243页。这就把法家任刑的思想完全否定了。他认为秦之所以灭亡,主要的原因不仅在于苛政,而且在于失礼,即没有推行礼制。
这些行为规范无一不是体现了在具体实践行为中遵守的道德原则。这样看来,陆贾的思想乃是宗儒近于黄老而好纵横。
道德好了,还有余力,再学习各种文化科学知识。这样以阴阳关系论证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儒家立场、儒学理念、儒教事业,是《儒生》的宗旨。欢迎各界朋友惠赐作品,以助下一卷的编辑。
亲历亲为许多活动和事件后,汇编这个文集的心愿尤为迫切。有鉴于此,从儒家内部视角以及了解之同情(陈寅烙)、温情的敬意(钱穆)的态度对当代儒家的思想和活动予以表述和评论,既是自省砥砺、纳取诤言,也是主动向世人的自我说明。联系我们:rujiarz@126.com《儒生》编辑部西历2009年9月28日于北京图书简介《儒生》集刊主要登载中国内地儒家的学术研究论文、思想文化评论以及社会活动方面的信息。之所以以此为本辑的主要内容,考虑有二:一是虽然儒家群体在中国内地逐渐浮现,但声音还是很微弱,学界和社会各界对之知之甚少,误解也甚多,故集中向世人阐述自己主张,很有必要。
进入专题: 儒生 。本刊秉持公益性、独立性、民间性,既是儒门同道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各界朋友认识当代儒家的窗口。
《儒生》秉持公益性、独立性、民间性,既是儒门同道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各界认识当代儒家的窗口。本卷主要选辑近些年我国大陆新儒家内部争论以及外部各界对之评论。
但因阅读范围和学识有限,选辑的文章难免挂一漏万,故请读者不吝指正。儒家立场,儒学理念,儒教事业,是本刊的宗旨。
在这一目标实现的那一天,世界万国将会更加协和,普天民众将会更加和睦。可是,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时至今日世人对儒学和儒家的误解和偏见仍然根深蒂固。我们将以先贤为榜样,以苍生为念,承续儒家文明,光大儒教事业,以天下为己任,为万世开太平。投稿邮箱:rujiarz@126.com任重2009年9月28日于北京《儒生(第一卷):当代大陆新儒家论评》,任重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1年10月出版。
编者自西历一九九九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时,始服膺儒学、步入儒门。就学界而言,关于儒家思想研究的论著和刊物虽然甚多,但绝大部分都是外部视角切入,将儒学视为一个与当下社会无关、与自己生命无涉的纯学术研究对象,从而将其古董化、博物馆化。
来自各方对历史上和现时代儒学的批评,大多仍然囿于五四以来的旧有观点,要么是以指桑骂槐的策略荆轲刺孔,要么是出于无知和偏见上纲上线。《儒生》第一卷目录开卷语作者简介甲编大陆新儒学略说:蒋庆、陈明、康晓光之分析与比较(陈明)政治儒学与中国民主——论蒋庆、康晓光与徐复观的政治儒学(陈弘毅)21世纪来自中国的理性声音——评康晓光新保守主义(冼岩)蒋庆先生政治儒学的形成(米湾)内生儒学:陈明儒学理论的一个概述(徐治道)大陆新儒家与现代新儒家——方克立先生信读后(王达三)对儒家制度化的几种主张的理解与评论(唐文明)原道与大陆新儒学建构——怀柔答达三问(陈明、王达三)蒋庆批判(余樟法)新儒家在大陆的发展前景(杜钢建)乙编儒教中国的道路——康晓光《仁政》书评(蒋庆)作为立法者的政治儒学——蒋庆《政治儒学》读书札记(尤陈俊)马一浮、蒋庆与《政治罪恶论》(陈锐)文化民族主义的知识卫护――《原道》辑刊读解(程亚文)陈明批判——《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札记(余樟法)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评蒋庆《儒学的时代价值》(齐义虎)黄昏的起飞——评陈明《文化儒学:思辨与论辩》(陈彦军)儒家传统中的启蒙精神在当代(王心竹)保而守之,守而望之(耿硎)《儒家邮报》出版一百期有感(陈弘毅)丙编让人为难的康晓光(石勇)梁治平先生著作里的文化意识(叶思沾)从一个讲座观陈明(单奉哲)思想界缘何因孔子和教师节集体呛声(龙仲言)我为什么要支持十博士抵制基督教圣诞节(耿硎)我们需要更多的于丹(余敦康)我支持于丹,祝贺她成功(李泽厚)谁如丧家狗落败而逃?(江山远)赞于丹批李零,新儒家心意何在?(独孤西)西化派、教条派联剿新儒家令人心忧(伍天佑)保守主义浮出水面(秋风)对近几年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一二评议(陈文娅)丁编儒家书院之行(贝淡宁)蒋庆的儒学之路(陈冰、陈寅)陈明:我永远是一个边缘人(周怀宗)儒教激流中的康晓光(何干)张祥龙的思想避难(杨晓华)为万世开太平——访经济学家盛洪(杨柳暗)《儒生》第一卷跋本卷是创刊号,主要选辑近些年大陆新儒家内部争论以及外部对之评论。
今天,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祖国更加繁荣强大,人民更加自由幸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期待大家的参与、支持和批评。
相关阅读
- 干细胞
- 联通数科×清华DaaS,隆重推出高质量发展智库平台
- OPPO亮相2021天翼智能生态博览会 荣获最佳手机品牌市场表现奖
- 高性能长续航,全能持久流畅表现:vivo T1正式开售,到手价仅1799元起
- OPPO安全应急响应中心成立三周年 用户隐私安全防护体系再升级
- 连花清瘟荟萃治疫“三朝名方”">连花清瘟荟萃治疫“三朝名方”">连花清瘟荟萃治疫“三朝名方”
- 苹果iPhone SIM 取卡针为什么定价26元?网友:就没打算卖
- COMPUTEX 2021:骁龙引领5G PC和移动计算发展
- 高通推出全新骁龙778G 5G移动平台,获得生态系统广泛采用
- 昌平,生命,谷,产业,基地,获,未来,医疗,100,强,